物流新闻

成为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 李书福转型中国制造后

发表日期:2018-03-12 07:28:54 【返回】
一个山寨老粗 如何变奔驰最大股东?
 
瑞典富豪(Volvo)、英国莲花(Lotus)、德国奔驰(Benz),这些豪华车有何共同点?答案是,它们都有个共同老板李书福。这位中国吉利汽车创办人,日前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(Daimler)最大单一股东,这不仅意味李书福的转型,也是中国制造「后发优势」的成果。
 
小档案_李书福
出生:1963年
学历:燕山大学机械硕士
经历:开照相馆、卖冰箱、建材、摩托车
现职:吉利汽车董事长
地位:创办中国首家民营汽车厂、个人身价逾新台币5千亿元
李书福是多项「中国第一」缔造者:第一家民营汽车厂、开发第一款跑车、第一个收购外国品牌的民营车厂。他的吉利汽车如今在官网写着:「现资产总值人民币两千亿元(约合新台币九千亿元),员工总数超过七万多人,连续六年进入世界五百强。」
 
李书福来自浙江台州农村,被称为「泥腿子」(大老粗),但他却极有生意头脑:高中毕业就开照相馆、二十一岁卖电冰箱零件。当电冰箱工厂关门,他赴深圳读书时,见当地人装修房屋,意识到有利可图,立刻投入建材业,「我是农村出来的,失败了,大不了回去种田!」
 
做中学:从模仿开始
买车拆解,摸透零件原理
 
然而光靠胆识不足成功,他能崛起更重要的是凭三字诀——做、省、炒。
 
李书福创办吉利汽车,早期设计团队只有七人,其中三人还没有任何汽车设计经验,只有一本《机械设计手册》。
 
为弄懂汽车,李书福买下一辆奔驰车大卸八块,四处找专家解说原理。为了解生产,他四处拜托人带他去丰田(Toyota)工厂参观,还挖来丰田在中国厂的生产部长。如今吉利内部四处可见的标语「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」,就是模仿丰田的「标语管理」。
 
透过「做中学」,李书福学到丰富知识,如《财星》(Fortune)杂志所说:「他从只会开快车的浙江老板,变成真正的汽车专家。」
为贯彻「造百姓买得起的车」,李书福全力省成本,零件采零库存管理,配送半径缩到一百公里内,并借助外商体系集中采购。供应商讯息、采购量也全部上网,计算机自动对两到三家供应商比价才下单。
 
 
在吉利工厂内,生产每辆车要用多少度水电、多少工人、甚至用多少手套,都列入绩效考核。全力省成本以低价卖车,是李书福崛起另一关键。
 
以廉价车起家的吉利,品牌口碑不及对手,李书福于是以炒作话题打出知名度。
 
炒话题:自己当网红
直播对撞测试赚饱名气
 
为凸显与对手差异,吉利现场直播,将自家产品与对手车一对一拆解,还找来德国工程师现场讲评。关于车体安全,其他车厂不是分析自家车撞树后的表现,就是只提供实验室里的数据,吉利却找一群专家及观众现场直播,将自家车垂直对撞,获得近满分的高分。
 
这些吸睛之举为吉利赢得「网红」称号,「会造车只是一方面,会卖车才能为好产品加码。」中国汽车网络论坛《新车新技术》对李书福如此评价。
 
但除了个人努力,李书福成功也有赖大环境配合。过去「中国制造」以模仿为主,《德国之声》就称吉利的车「前面看像奔驰,后面看像BMW。」虽有「山寨」之讥,李书福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良,端出新的东西。
 
模仿丰田时,他结合原来农村生产队的管理方式,发展计时计件、定额定量的目标生产管理。开发车款「自由舰」时,他和韩国大宇汽车合作,把计算机虚拟设计、整车零件建立数据模型等流程,也应用在吉利上。
 
出身马来西亚的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,曾提出「后发优势」理论,意指像中国这类开发中国家,不用再走欧美研发试错的老路,能直接利用前人基础来提升。
 
吉利汽车也是如此。从山寨欧洲汽车,到如今反客为主收购欧洲车厂,李书福「青出于蓝胜于蓝」。近年来中国家电厂购并日企,如美的集团收购东芝家电、海尔买下松下白色家电等,都是后发优势的结果。
 
收购海外名牌车,也意味着李书福的转型。随中国消费者收入上升,低价山寨前途堪虞,和海外名牌挂钩才是永续之道。公司组织也须与时俱进:李书福弟弟、哥哥、妻子,已先后退出在吉利的职位,公司管理采集体决策,他创办的吉利也从家族企业变上市公司。如《财星》杂志评论:「一九八○年代的中国民营企业,能完成这种转型的屈指可数。」
 
二○○六年底特律车展,吉利展示了它当时的最新车款「自由舰」,这是它首次在美国亮相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(CBS)主播在吉利展位前说:「不论你喜不喜欢,这就是汽车的未来。」贯彻后发优势的李书福,或许也正代表「中国制造」未来的出路。
 

快速导航

×